廣州美術學院工業(yè)設計學院——綻放 | 觀展?時尚與品牌創(chuàng)新教研中心
廣州美術學院工業(yè)設計學院時尚與品牌創(chuàng)新教研中心側重時尚設計思維訓練,設計創(chuàng)新,關注學科學術前沿。培養(yǎng)時尚產業(yè)服裝、配飾、個人時尚產品的設計、研究、管理等跨行業(yè)多元化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本次2022屆本科畢業(yè)設計有56位同學參加,匯集了113件服裝作品。同學們以四年的專業(yè)學習為基礎,根據各自的關注點結合自身專長選取不同的題材進行創(chuàng)作。大膽試驗不同風格、創(chuàng)新手法,將其融入到畢業(yè)設計之中。
▲ 《泛生》作者 賴奕安指導老師 盧麃麃
作品介紹 作品靈感來源于"概念服裝設計",在泛審美潮流下現代審美體驗背后所體現的個性與共性之間的關系,以概念服裝設計的形式呈現,對服裝在人體上不同的表現形態(tài)進行探索。審美文化來源于人的行為活動,因此審美與人本身是密切相關的,通過對人與服裝之間可視、可感知的外在聯系進行設計的方式,抽象隱喻當今泛審美文化現象下人與審美文化之間不可視的內在關聯,同時探討“概念服裝設計”在當今現代大眾審美文化氛圍中的存在方式,即泛審美潮流下現代審美體驗背后所體現的個性與共性之間對立與共存的關系,以及個體如何在現代社會生活中保持必要的獨立性與個性,即探索未來個性于共性中進行表達的更多可能性。
▲ 《安全空間》作者 李燕桃指導老師 陳嘉健、溫浩
作品介紹 靈感來源于當下社會背景下缺乏安全感的心理現象,缺乏安全感是如今的年輕人通常會有的一個心理感受。通過這個作品來表達一種心理上的現象以及社交上需要尊重的個人空間一即“安全空間”,無論是心理上的亦或是社交上的一種空間。使用的材料網紗較通透立體,黑色魚骨作為主視覺的線條,想表達的是個體內心的矛盾掙扎和思緒的游走。
▲ 《N次方》作者 張曼娟指導老師 陳嘉健、溫浩
作品介紹 本次設計靈感來源于海洋塑料污染以及海洋生物,探尋自我,選擇我最喜歡的純粹海洋與心中對歸根的期盼作為靈感,探索著浩瀚深海中有著無窮秘密的海洋生物,如水母、珊瑚,??仍兀缃癞斃嘶ū话咨芰纤〈?,成了新的永久性的浮沫……海洋污染也成為了一個重要問題,海洋生態(tài)也因此遭到侵害。N次方的可能性很廣,正無窮或者負無窮其實都取決于N這個可變量,如同人與海洋之間的關系一樣,當我們人類這個可變量群體的環(huán)保意識提高,那么海洋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也會隨之變好。
▲ 《記憶碎片》作者 黃妹指導教師 王樺
作品介紹 人類記憶是不斷解構重構的過程?;叵脒^去,腦海中涌現出各種信息碎片,歷經歲月已失去原有的清晰與準確;過去的某些物品,它們在其中扮演了某種角色,與人們之間存在著某種聯系;舊物保有的信息是過往時期的符號與時代變遷的紀念,它們帶著情感,貫穿過去和當下,并通向未來。物看似無言,卻能訴說一個時代的故事。作品選擇90年代的舊物作為創(chuàng)作素材,探討物與人的關系,以服飾呈現人類記憶、情緒和情感,呈現一個時代的審美脈絡。它們是童年、少年或是青春,是個體記憶也是時代記憶,通過這些記憶就會回想起飛轉即逝的90年代,看到過去的生活痕跡,產生情感上的認同。
▲ 《存在EXIST》作者 林怡君指導教師 王文
作品介紹 讓社會更加關注心理疾病患者的“存在”,同時也讓患者們感受到世界真善美的“存在”。作品服務于心理疾病患者群體,運用人體生理感應的智能設計和特殊面料編織相結合,通過導光光纖的光信號傳遞人類在不同情緒下的不同反應。
▲ 《骼羽》作者 李宗堅指導老師 王文
作品介紹 作品基于三維數字創(chuàng)作與時尚藝術創(chuàng)作融合探索為出發(fā)點,運用三維建模與光固化3D打印,結合虛擬與現實來進行創(chuàng)作表達。以仿生骨骼結構和羽翼為創(chuàng)作造型基礎,進行三維模型的不斷單體創(chuàng)作,同時進行組合、變形,在多種模型結果中最終篩選出符合本次創(chuàng)作的藝術服裝造型結構。
▲ 《莊周夢蝶》作者 彭新蕾指導老師 張兆梅、梁敏
作品介紹 本系列設計以“莊周夢蝶”的典故為靈感,在設計中運用變形、分解、拼接等手法對蝴蝶翅膀的紋樣和結構進行重構,結合激光切割、機械壓褶、數碼印花等工藝,通過鏤空處理、色彩漸變與虛實對比,呈現出"莊周夢蝶"典故中所蘊含的哲學理念和美學意義。
▲ 《生命線網絡》作者 麥文馨指導老師 張兆梅、梁敏
作品介紹 本系列設計聚焦地球上的各種線性脈絡,從植物葉脈、人體骨骼、高速公路到山川河流,探討人與城市及自然的關系,從中尋找平衡與靈感。在材料上選用羊皮、壓紋人造革、滌綸緞面面料及彈性滌氫面料為主面料,加入廢舊電線、膠管、彈力繩、別針等進行重組再造,增加材料的豐富性與多元性;在工藝上綜合運用3D打印、激光切割及數碼印花技術,同時結合當季流行趨勢,打造具有時尚感與創(chuàng)新性的服裝系列。
▲ 《問靈》作者 林曉芬指導老師 黃凱茜
作品介紹 “百姓公媽"祭祀活動是廣東潮汕地區(qū)特有的一種文化習俗。當地百姓收集因戰(zhàn)亂饑荒等而暴尸荒野的無名骷骨,在農歷七月舉行集體祭祀。通過提取祭祀元素,探索“百姓公媽”文化內涵的多元化,將潮汕民間信仰的影響展現在現代首飾設計創(chuàng)新,并加以運用在現代首飾設計領域中,不僅有利于“百姓公媽”習俗的傳播及推廣還能夠體現現代首飾的藝術文化價值,彌補新時代的變遷與年輕一代對文化習俗遺忘的遺憾。
▲ 《合一?相生》作者 段孟煒指導老師 顧健議
作品介紹 水墨山水講究“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合一?相生》以水墨山水繪畫為靈感,將水墨山水畫當中的表象與內意融入服裝中呈現出來?!逗弦?相生》試圖處處強調一種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面料材質上厚與薄,軟與糙:色彩上黑與白;視覺上亂與齊都是一種基于水墨山水意象帶來的思考的結果。
▲ 《趣味童年》作者 蔡婕指導老師 趙輝
作品介紹 本設計的靈感來源于童年玩具中的玩具積木一一樂高。其不僅是兒童喜歡的玩具,還因為蘊涵關于童年的美好回憶而深受大人們的喜愛,能夠讓成人在玩樂中緩解焦慮,回歸到單純質樸的趣味童年當中。本系列服裝設計從樂高的模塊化設計理念入手,將模塊與模塊之間的相互拼接與色彩之間的相互碰撞以及面料之間的相互搭配,呈現出單純質樸的趣味性,為觀看者帶來回憶的聯想,加強服飾與人情感溝通,讓人能夠從中獲得情感體驗。
▲ 《釋壓》作者 陳泓仰指導老師 張詩晨
作品介紹 隨著現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壓力"情緒頻繁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釋放壓力的欲望本能地驅使人們在壓力與釋放中循環(huán)往復。本設計著眼“壓力"與"釋放"兩者狀態(tài),將無形的情緒狀態(tài)通過服裝進行有形的呈現。著重于服裝形態(tài)的變化,通過可調節(jié)性結構設計,實現服裝形態(tài)及穿著狀態(tài)的變化。
https://mp.weixin.qq.com/s/wLzjFHkoXGCFtusk3YOUp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