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下綠洲”—隈研吾|深圳羅湖美術館升級改造設計國際競賽
一:設計理念
“檐下綠洲,都市畫卷”的整體概念由景觀與建筑共同碰撞構思,以中國山水畫卷的構想提煉出都市生態(tài)意境之美。將建筑設計的大曲面延伸到地面的山水畫卷地面景觀中,以微微卷起的起伏微地形;景觀是建筑延展面的延伸,將建筑與景觀融為一體。
二:設計策略
設計通過增加屋頂綠化垂直綠化等不同手法,利用水景和不同的植物搭配將自然帶入建筑之中,使建筑有機的融于自然。根據(jù)深圳的氣候條件,通過一個標志性的大屋頂,營造出舒適宜人的灰空間。在屋頂結構上,我們采用鋼木混合結構,來構建一座有機、自然的建筑;屋頂斑駁的瓦片,則采用特殊的玻璃面板和金屬,進行二次加工和創(chuàng)作,讓屋頂本身呈現(xiàn)出一種傳統(tǒng)國畫中水墨丹青的韻味和色彩,打造極具東方特色,且節(jié)能低碳的建筑形象,也符合當今綠美深圳,低碳深圳的未來發(fā)展目標。
三:生態(tài)意境
羅湖美術館日常展出以中國水彩、書畫展為主打作品,焦距了中國山水墨畫的氣韻之作。以建筑筆墨為媒,仿佛暈染在城市空間的大地藝術,因此,整個廣場空間以畫境、生境、意境作為主題景觀空間,張弛有度的考慮看展體驗與社區(qū)居民活動空間的邊界、歸屬需求。“畫境”藝術斑塊,展現(xiàn)藝術鑒賞之美;“生境”花園斑塊,創(chuàng)造自然,人與自然共鳴的悅目之美;“意境”社區(qū)活動斑,人參與其中,感受到活力之美。
四:點亮綠洲
夜幕下的光環(huán)境,將建筑與自然共鳴,營造出美術館、公共空間應有的韻律之美,我們的照明策略通過日常模式、節(jié)日模式、深夜模式三種模式設計,實現(xiàn)不同的光感感受,營造出日常的溫潤、深夜的靜謐、節(jié)日的活力氛圍光影,點亮藝術綠洲,點燃心中的期待,塑造全新的區(qū)域形象亮點。
業(yè)主單位|深圳市羅湖區(qū)政府投資項目前期工作管理中心;
建筑團隊:KKAA隈研吾(隈研吾、Justin、Bobo、張喻),LWK梁黃顧(陳國偉、李鵬濤、歐陽鑫);
景觀團隊:DA大漾(歐陽小平、毛宇、Peter、邸國炯、馬顏紅);
照明團隊:TS照明(鐘鳴、歐陽小平、萬藝姝、陳沛忠)?!?/span>
原文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