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獲獎作品欣賞丨美國科學無國界?挑戰(zhàn)賽第七屆
第七屆科學無國界?挑戰(zhàn)賽
科學無國界挑戰(zhàn)賽由哈立德?本?蘇丹海洋生物基金會組織創(chuàng)辦,旨在讓學生和教師更多地參與到通過藝術來保護海洋的活動中來,并對此產(chǎn)生更多的興趣。一年一度的比賽激發(fā)了學生在提高公眾對維護、保護和恢復世界海洋和水生資源的必要性的認識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為哈立德?本?蘇丹海洋生物基金會的總體目標作出了貢獻。
哈立德?本?蘇丹海洋生物基金會是一家總部設在美國的非營利性環(huán)境科學組織。該基金會的成立是為了通過科學研究、推廣、教育等方式來保護世界海洋環(huán)境。
創(chuàng)始人是沙特阿拉伯王國的哈立德?本?蘇丹親王殿下,他理解跨越海洋和政治邊界保護地球珊瑚礁的挑戰(zhàn),并認識到合作對海洋保護至關重要。受無國界醫(yī)生工作方法的啟發(fā),哈立德王子提議將“科學無國界”作為該基金會的座右銘和哲學。
這項國際藝術競賽對所有11-19歲的學生開放。學生必須就讀于小學或中學(含高中),或家庭學校同等學歷。
第七界優(yōu)秀作品欣賞
FIRST PLACE: “The Bike We Ride” by Lesya Antoshkina, Age 16, Ukraine
SECOND PLACE: “Unity” by Chengkun Xu, Age 17, China
THIRD PLACE: “Water of Gaea” by Tianyi Jia, Age 16, New Jersey, USA
中學組的獲獎者是新澤西州的Zeno Park,他只有12歲,就創(chuàng)造了獲獎作品“魚在自由漫游的地方”。Park說,他想像力十足的藝術品是想證明這一點, 在海洋中,生物“可以自由地隨心所欲”,但他在水下島嶼上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棲息地的狀況?!盤ark說,他被啟發(fā)創(chuàng)作了這幅藝術品“因為世界已經(jīng)受到污染 。如果我們不改變自己的行動,我們可能會被迫生活在困境中?!?/span>
來自馬來西亞的Benedict Tan Kuok Hau以他的作品“更大的畫面”(Bigger Picture)在中學類別中名列第二,而來自泰國的Worachet Phanthura的作品“海洋生活”(The Ocean Life)獲得了第三名
FIRST PLACE: “The Place Where Fish are Free to Roam” by Zeno Park, Age 12, New Jersey, USA
SECOND PLACE: “The Bigger Picture” by Benedict Tan Kuok Hau, Age 13, Malaysia
THIRD PLACE: “The Ocean Life” by Worachet Phanthura, Age 14, Thailand
通過這次比賽,海洋生物基金會希望提高公眾對保存,保護和恢復世界海洋的必要性的認識,并激發(fā)許多學生保護世界各地的珊瑚礁。每年,學生都會發(fā)送反映他們最感興趣和最熱衷的問題的藝術品。生命海洋基金會教育主任Amy Heemsoth表示:“今年,學生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能通過他們的藝術和書面說明表達自己對地球健康的關注。它給我希望,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意識到對我們的星球產(chǎn)生負面影響的問題,并希望他們?yōu)樽訉O后代保護這一星球?!?/span>
今年提交的參賽作品數(shù)量之多質(zhì)量之精,給我們的評委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收到了來自全球30個不同國家(包括亞美尼亞,挪威,圣盧西亞,南非和泰國)的多件藝術品。盡管并非所有學生都能獲勝,但我們收到的藝術品令人贊嘆。
入圍選手作品欣賞
https://mp.weixin.qq.com/s/QvVpkq2-mnM0Mz71DQ_brw
